|
|
动水及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跨江大桥稳定性的地震影响分析 |
冯玉涛1,戎进章2,曹 芳1,国详明1,于志军1 |
|
|
|
摘要 为了得到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跨江大桥动力稳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在桥梁抗震研究中就必须综合考虑动水及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本文根据Poisson方程,利用Trefftz函数和微波理论建立了求解地震中桥墩表面动水压力的计算方程;由线性化的Morison公式,给出了计算地震中动水能量对桩体的波浪推力方程;同时又引入了改进的Penzien模型,对桩土结构的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此计算方法对国内某跨江大桥进行了动力反应时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有效,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
|
关键词 :
动水,
桩土结构,
动力稳定性,
跨江大桥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宋 波,牛立超,马翠娟. 强震作用下冰厚对桥墩动力反应的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2758-2764. |
[2] |
石荣剑1,2,岳丰田1,2,张 勇1,2,陆 路1,2. 斜井液氮补强冻结温度场分布特征[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3): 567-574. |
[3] |
李术才,孙子正,刘人太,张庆松,韩伟伟,张伟杰,王德明. 基于裂隙动水注浆的水泥–水玻璃浆液相界面特征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8): 1640-1646. |
[4] |
倪卫达1,唐辉明1,2,刘 晓2,吴益平1. 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3): 492-500. |
[5] |
王新刚1,胡 斌1,连宝琴2,余宏明1,胡新丽1. 库水位骤变下滑坡–抗滑桩体系作用三维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12): 2439-2446. |
[6] |
刘 晓1,唐辉明1,胡新丽2,王亮清2,廖少波2,邹宗兴2. 金鼓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制及动力稳定性[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12): 2527-2537. |
[7] |
周小平1,季 璇1,钱七虎2. 强地震荷载作用下临水挡土墙的拟动力法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10): 2071-2081. |
[8] |
刘人太,李术才,张庆松,原小帅,韩伟伟. 一种新型动水注浆材料的试验与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7): 1454-1459. |
[9] |
张 霄1,李术才1,张庆松1,孙克国1,2,刘人太1,韩伟伟1,原小帅1. 关键孔注浆方法在高压裂隙水封堵中的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7): 1414-1421. |
[10] |
李术才,张 霄,张庆松,孙克国,徐 尧,张伟杰,李海燕,刘人太,李 鹏. 地下工程涌突水注浆止水浆液扩散机制和封堵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12): 2377-2396. |
[11] |
高文学,刘宏宇,刘洪洋,徐树焕. 爆破开挖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S1): 2982-2987. |
[12] |
谭儒蛟,李明生,徐鹏逍,胡瑞林,苏彦. 地震作用下边坡岩体动力稳定性数值模拟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S2): 3986-3992. |
[13] |
彭述权,樊玲,刘爱华,陈红江. 土拱效应和渗流作用刚性挡墙主动水土压力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S1): 3029-3029. |
[14] |
原华,张庆贺,胡向东,李攀,. 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各向异性渗流应力耦合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10): 2130-2130. |
[15] |
武清玺,杨明珠,韩宪军. 用非连续介质模型分析拱坝坝肩的动力稳定性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 4232-423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