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基(1922.9.15~1991.9.25),祖籍福建安溪,生于印度尼西亚,是我国著名岩石力学、流变力学、地球动力学专家。1942年毕业于印尼万隆工学院水利系,1946~1955年在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3年内读完5年课程,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
1955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研究员兼土力学研究室主任,国家建委黄土研究组副组长。
1958年任国家长江三峡岩基组组长。
1963~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第一副所长。
1977~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79年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组长并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四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2年发起、创办《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并任第一届、第二届编委会主编。
1984年被聘为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艺术院院士。
1985年发起、创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并任首届理事长。
1986年被比利时国王授予“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Ⅱ)一级骑士”勋章。
陈宗基先生在中国率先开辟了土流变学、岩石流变学研究,提出了获得国际公认的“陈氏屈服值”、“粘土结构力学”、“土的三向固结流变理论”和“岩石流变、松弛、扩容”等创新性成果,创作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变学》、《岩土的第三屈服值及其在工程上的重要性》以及《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热流变过程》等著作,并将其研究理论成功地应用于中国几十个重要工程,如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二滩水电站、南京长江大桥、麦积山石窟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等。陈宗基先生还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流的土流变学、岩石流变学和岩石高温高压实验室,研制出40余种先进的仪器设备。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陈宗基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国际交流中崭露头角。曾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兼中国组主席、国际岩石圈委员会(ICL)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膨胀委员会委员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本构方程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学报》编委、《岩石与岩石工程》国际学报顾问委员会顾问。受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委托,陈宗基先生分别于1985和1986年在中国组织召开2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同时担任大会主席。陈宗基先生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法国、荷兰、比利时、东南亚等国讲学。在国际活动中,他能流利地运用英、法、德、荷、印尼五国语言进行交流,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陈宗基先生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曾当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及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及第二、第三、第四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为了纪念已故的陈宗基先生,展现我国岩石力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成果以及促进和引领学科发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自2007年起设立了“陈宗基讲座”,由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知名专家主讲。“陈宗基讲座”设立至今,组织形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7~2012年,该阶段“陈宗基讲座”实施形式为单场学术报告。第二阶段自2015年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陈宗基讲座”进行全新改版,以大型学术会议形式出现,定位为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高端论坛。“陈宗基讲座”高端论坛面向广大的中青年学者,弘扬“承前之创新精神、启后开科学新风”的精神内核,于2015、2016、2018、2019、2020、2021、2023和2024年成功举办8届,历届论坛参会人员达300余人。论坛不仅引起了岩土工程界的强烈反响与共鸣,还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既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繁荣,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陈宗基讲座”高端论坛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成为展示我国岩土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与岩土工程学术界交流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