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按照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方法,将开滦范各庄煤矿防治水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各种信息,采用多源信息采集及关联信息提取处理的二次开发技术,总结出突水系统原岩应力、应变特征及含水介质富水性规律;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围绕揭示突水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规律,运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提取、突出和升华揭示突水机理、概化突水模式的有用信息,提出了柱式通道剪、拉、压复合以剪为主的岩层破坏力学机制,并建立了厚壁筒模型及突水理论判据,可以有效预测突水部位及突水与否,指导防治工作;另一方面,为准确模拟预测矿井涌水量,采用广义三重介质渗流模型对范各庄矿井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预测。总体实现了岩体结构、地下水、地下工程在突(涌)水系统中的交叉和统一。 采动影响下巷道及采面的FLAC3D数值模拟显示,柱式构造的存在使底板的应力、应变分布极不均匀,在采空区煤壁边缘线内外,底板岩层受升、降错动产生的剪应力、上凸弯曲产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三重作用,当三重复合力学作用超过岩体强度极限时岩体失稳破坏。 通过北方煤矿区岩溶陷落柱这种特殊构造形式的深入研究,认为适当的岩溶及地质构造是岩溶陷落柱形成的基本要素。 按岩体结构控制论的观点,将煤矿突水划分为陷落柱、断层(或破碎带)、完整结构岩体三种突水模式。突(涌)水条件分析表明,不论岩体结构如何,采动矿压和构造(如陷落柱)存在降低了岩体强度,当承压水压力大于关键层的最小主应力时,承压水的渗水软化和压裂扩容作用,导致地下水突破其中的关键部位(层),而形成突水。范各庄2171综采工作面特大突水模型的建立及突水判别的实际计算表明,‘柱体通道’突水模式概化准确,‘厚壁筒’力学模型切实可行,突水判据正确,且切合实际。 多源信息处理同时阐明,原岩应力应变控制了介质的富水性规律,陷落柱、褶皱轴部裂隙带和断裂构造是范各庄矿井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系统的主干裂隙介质,而陷落柱作为含水介质的主干裂隙,其水文地质特征、渗流量计算等均不同于断裂裂隙或褶皱轴部裂隙,概化为另一类主干裂隙介质。范各庄矿井地下水系统以煤层底板砂岩介质为主要目标含水层,F0断层及其伴生构造、井口向斜轴部、塔蛇向斜轴部、13号陷落柱为主干裂隙,其间为等效裂隙岩块,主干裂隙控水且主干裂隙水流服从水流三次方定律,陷落柱等同水流管道,裂隙岩块等效多孔渗流介质,用水量交换耦合组成广义三重介质渗流模型,该模型充分体现了煤系裂隙含水系统流场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强径流带和局部非连续渗流特征。流场和模型识别显示,范各庄矿井底板砂岩含水层正常裂隙岩块的渗透性及储水性较差,矿井水主要来源于构造导通的下部灰岩含水层;以不同矿井(突)涌水量为输入,运行系统模型,所得的流场形态分析认为,三水平12~14煤含水层的正常涌水量以10 m3/min较为适当,最大涌水量不超过15 m3/min,矿井正常总涌水量20~25 m3/min,矿井最大总涌水量30 m3/min。 此外,应用突变理论研究了突水的充分必要条件、突变特征和底板稳定性影响因素。
|
|
关键词 :
突(涌)水系统,
FLAC3D数值模拟,
陷落柱,
弱带柱体突水通道,
厚壁筒模型,
广义三重介质,
应力场-渗流场耦合模型
|
收稿日期: 2002-10-30
|
[1] |
张均锋,张华玲,孟达,曹杰. 采动影响下强充水型隐伏岩溶陷落柱 围岩变形与渗流场数值模拟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S1): 2824-2824. |
[2] |
刘志军,熊崇山. 陷落柱突水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 4013-4013. |
[3] |
刘志军,熊崇山. 陷落柱突水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 4013-4013. |
[4] |
尹尚先,武强,王尚旭. 北方岩溶陷落柱的充水特征及水文地质模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01): 77-77. |
[5] |
尹尚先武强. 煤层底板陷落柱突水模拟及机理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15): 2551-2551. |
[6] |
尹尚先,王尚旭武强. 陷落柱突水模式及理论判据*[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06): 964-964. |
[7] |
尹尚先武强王尚旭. 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特征及成因探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01): 120-1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