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SSI体系动力特性研究——一阶模态化趋势*
张之颖 吕西林 楼梦麟 曹文清
STUDY ON INFLUENCE OF SOFT SOIL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STRUCTURE
摘要 在较大频响范围内,通过实测加速度传递函数和ANSYS有限元分析,对一个1∶10的土-桩基-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在动力过程中的模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软基SSI体系中软基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在土、结构相对动刚度比足够小时,软基SSI体系动力特性——一阶模态化发展趋向。
关键词 :
数值方法 ,
传递函数 ,
有限元分析 ,
动力机制
Abstract :In a wide frequency domain,vibration mode of a soil-pile-structure system on vibration table i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 and FEM analysis. Then the influence of soft soil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structure is discusse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one order,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soft soil,is also pointed out when relative dynamic stiffness ratio of soil to upper structure is small enough.
Key words :
numerical method
transfer function
FEM analysis
dynamic mechanism
收稿日期: 2002-07-23
[1]
张玉军1,张维庆2. 双重孔隙介质的抗剪强度及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s1): 3037-3044.
[2]
张玉军1,张维庆2. 考虑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强度异向性的THM耦合有限元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s1): 2759-2766.
[3]
何满潮1,李 晨1,2,宫伟力1,2. 恒阻大变形锚杆冲击拉伸实验及其有限元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11): 2179-2187.
[4]
朱才辉,李 宁. 黄土高填方地基中暗穴扩展对机场道面变形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01): 198-206.
[5]
史宏彦1,白 琳1,李 伟2. 真空预压砂井地基三维有限元分析的一种改进算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2936-2941.
[6]
鲍树峰1,2,3,邱青长1,2,罗 彦1,2,王 盼1,2,黄俊文1,2,王炳文1,2. 土岩组合基坑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3270-3276.
[7]
吴祖松1,刘新荣2,梁 波3,钟祖良2. 水下隧道渗流特征及计算流域界限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2): 2402-2408.
[8]
潘 泓1,王加利2,曹 洪1,骆冠勇1. 钢板桩围堰在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变形及内力特性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11): 2316-2324.
[9]
张玉军1,张维庆2. 压力溶解和自由面溶解/沉淀对双重孔隙岩体中热–水–应力耦合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12): 2397-2406.
[10]
范庆来1,2,栾茂田2. 各向异性软黏土地基上浅基础破坏包络面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11): 2362-2369.
[11]
宋兵,蔡健. 预应力管桩侧摩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S2): 3863-3869.
[12]
梅涛,杨春和,王贵宾,殷黎明,包宏涛. 岩体节理大小估算新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S2): 3503-3503.
[13]
王仁坤,林鹏. 溪洛渡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的分析与评价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10): 2010-2010.
[14]
程涛,王靖涛,晏克勤,李国成. 考虑应力路径的黏土弹塑性固结问题的 耦合分析方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02): 403-403.
[15]
李煜舲,林铭益,许文贵. 三维有限元分析隧道开挖收敛损失与纵剖面 变形曲线关系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02): 25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