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 |
樊运晓 |
|
RESEARCH ON SYNTHETIC EVALUATION ABOUT VULNERABLE DEGREE OF REGIONAL SUSTA INING-HARZARD BODY |
|
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目前各部 门、各区域已经作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 但承灾体脆弱性研究还只刚刚起步。针对县(市) 区域的人口、固定财富、正创造 财富及特重大财富等社会经济因素建立灾害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完成县(市) 级承灾区域脆弱 性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区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通过对当前灾害理论分析和我国近年来灾害特点、特别是自然灾害损失特点的研究, 提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是由 致灾环境的绝对性和承灾体脆弱程度的相对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2) 确立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和结构, 并通过反推法、信息量法等方法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3)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请有关灾害专家填写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确定了不同灾害类型灾害的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分 布, 建立权重库, 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的指标分级标准。 (4)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物元分析评判模型和灰色聚类评判模型, 并分别应用三种模型评价了江西省 地质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浙江省地震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洪涝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 (5) 应用V isualBasic 语言, 在W indow s98 平台上开发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系统, 实现了区域选择、灾害类型选择随意化 的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 并实现了区域承灾体脆弱性区划。 (6)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区划结果可与灾害自然属性结合, 为区域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也为灾害保险、减灾投资、大型 工程选址、城市发展规划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
|
关键词 :
承灾体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权重,
分级标准,
评价模型,
评价系统
|
收稿日期: 2000-07-09
|
[1] |
贾善坡1,2,3,金凤鸣1,郑得文3,孟庆春1,张 辉1,林建品1,魏 强1. 含水层储气库的选址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及可拓综合判别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08): 1628-1640. |
[2] |
刘 杰,李建林,宛良朋,蔡 健,肖 蕾. 基于岩层参数贡献率分析的大岗山坝肩边坡模糊评判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2835-2843. |
[3] |
陈鹏宇,余宏明,师华鹏. 基于权重反分析和标准化模糊综合评价的岩爆预测模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0): 2154-2160. |
[4] |
周 楠,王德胜,常建平,吴应天. 基于综合赋权聚类分析的岩石爆破性分区评价[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s1): 2817-2824. |
[5] |
申艳军1,徐光黎2. 国标岩体分级标准BQ的图解法表示[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s2): 3659-3665. |
[6] |
聂卫平1,2,徐卫亚3,王 伟3,杨云浩3. 大型地下洞室极限位移预测与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9): 1901-1907. |
[7] |
谈小龙,徐卫亚,梁桂兰. 可拓方法在岩石边坡整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12): 2503-2509. |
[8] |
黄书岭,冯夏庭,张传庆. 岩体力学参数的敏感性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S1): 2624-2624. |
[9] |
刘杰,李建林,胡海浪,郑涛,王小虎.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岩质边坡稳定性 模糊评判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1): 3438-3438. |
[10] |
刘杰,李建林,胡海浪,郑涛,王小虎.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岩质边坡稳定性 模糊评判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1): 3438-3438. |
[11] |
李术才,李树忱,徐帮树,王汉鹏,丁万涛. 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11): 2289-2289. |
[12] |
唐红梅,祝辉,李明,叶四桥,石晋旭. 范数灰色理论在三峡库区危岩形成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S1): 0-0. |
[13] |
唐红梅,祝辉,李明,叶四桥,石晋旭. 范数灰色理论在三峡库区危岩形成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S1): 2694-2694. |
[14] |
曹文贵,张永杰. 地下结构岩体质量分类的变权重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08): 1612-1612. |
[15] |
刘海燕,伍法权,李增学,刘彤. 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07): 1450-14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