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跨度扁坦隧道施工的力学响应及施工方法的研究 |
刘洪洲 |
|
INVESTIGATION ON CONSTRUCTIONAL M ECHANICAL RESPONSES AND CONSTRUCTIONM ETHODS FOR LARGE SPAN FLAT TUNNEL |
|
摘要 在岩土工程中, 工程的施工力学行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具有极大生产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 由于理论、实验、模拟及与施工相结合的难度等各方面的原因, 系统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 之后, 利用相似模拟、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较全面和系统地研究了大跨度扁坦隧道不同开挖方法、支护型式及其力学行 为。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对大跨度扁坦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作用。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如下: (1) 以真武山隧道的施工设计为背景, 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新研制的“公路隧道结构及围岩综合实验系统”试验平 台上进行了多种工法的模拟实验, 全面测试了开挖过程的位移响应, 揭示了应力2变形的时空变化规律; 利用3D2R程序进行的 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得出了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施工力学响应图谱。 (2) 提出了以模拟实验得出的位移来反推并验证二次衬砌设计尺寸的新思路以及用弹性位移释放系数和当步弹性位移释 放系数来描述开挖瞬时弹性释放位移的新见解。 (3) 研究了锚喷支护与围岩的关系, 进行了支护层的结构型式及材料受力性能的对比分析, 提出了隧道地层压力的统一公 式。 (4) 将灰色建模理论用于隧道施工过程围岩失稳和坍塌是一个新的探索, 论文所提供的一个以定量预测为基础的安全判定 方法是很有价值的。
|
|
关键词 :
大跨度扁坦隧道,
施工力学,
相似模拟,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
灰色预测,
地压公式
|
收稿日期: 2000-04-12
|
[1] |
孙文斌1,2,张士川1,2. 深部采动底板突水模拟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s1): 3274-3280. |
[2] |
王宏伟1,姜耀东1,2,邓保平3,詹绍建1. 工作面动压影响下老窑破坏区煤柱应力状态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0): 2056-2063. |
[3] |
尹光志1,2,3,李小双1,3,魏作安1,2,李耀基3,王清生3. 边坡和采场围岩变形破裂响应特征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S1): 2913-2923. |
[4] |
姜耀东1,2,吕玉凯2,赵毅鑫1,2,张党育3. 承压水上开采工作面底板破坏规律相似模拟试验[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8): 1571-1578. |
[5] |
张平松1,2,胡雄武1,刘盛东2. 采煤面覆岩破坏动态测试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1): 78-83. |
[6] |
张明建,郜进海,魏世义,陈新明,陈武装. 倾斜岩层平巷围岩破坏特征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S1): 3259-3264. |
[7] |
李夕兵,刘志祥,彭 康,赵国彦,彭述权. 金属矿滨海基岩开采岩石力学理论与实践[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10): 1945-1953. |
[8] |
许崇帮,夏才初,朱合华,. 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1): 66-0066. |
[9] |
胡耀青,严国超,石秀伟. 承压水上采煤突水监测预报理论的物理与数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01): 9-9. |
[10] |
吴基文,童宏树,童世杰,唐东旗. 断层带岩体采动效应的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 4170-4170. |
[11] |
吴基文,童宏树,童世杰,唐东旗. 断层带岩体采动效应的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 4170-4170. |
[12] |
冯志,李兆平,李祎. 多变量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在深基坑围护结构 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 4319-4319. |
[13] |
冯志,李兆平,李祎. 多变量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在深基坑围护结构 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2): 4319-4319. |
[14] |
赵旭峰,王春苗,孔祥利. 深部软岩隧道施工性态时空效应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02): 404-404. |
[15] |
时亚昕,王明年,李强. 单洞双层地铁隧道施工力学行为[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S1): 2985-298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