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放开采围岩活动影响下瓦斯运移规律及其控制 |
李树刚 |
|
GAS DEL IVERY FEATURE AND IT′S CONTROL INFLUENCED BY MOVEM ENT OF THE SURROUND ING ROCK IN FULLY-M 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
|
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将综放开采矿山压力新理论、覆岩结构及其活动特征与瓦斯运移聚集规律有机结合, 通 过现场矿压观测、适时瓦斯监测、相似材料模拟、电液伺服试验、理论分析及有限元解算等方法, 对含瓦斯厚 煤层实施综放工艺时顶煤顶板活动规律及其内瓦斯运移聚集形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从分析含 瓦斯煤岩体微观结构特征入手, 探讨了矿压作用下煤岩与瓦斯的宏观运动形态, 从而得出综放开采富含瓦斯 煤层的安全控制理论与实践技术。 论文视含瓦斯煤岩体为不连续的多相介质材料, 并深入到材料的微观机制抽象出其微结构模型, 分析了 其结构形态在煤岩体变形和瓦斯运移过程中的变化形式; 定量分析了煤岩体内孔隙裂隙分布及破碎后的块度 变化的分形维数值, 认为采动后支承压力等因素使煤岩体破坏, 从而影响其分维值, 煤岩的极限粒度越小, 瓦斯放散解析速度越快, 瓦斯运移潜能越大, 表征其吸附特性的V an derW aals 力下降越多; 综放开采使煤 岩力学介质变化显著, 支承压力作用下煤体经历初期压缩、强烈压缩、滑移与离散、流动放出4 个过程, 顶煤 介质状态可由宏观连续介质转化为碎裂介质和块裂介质。 基于魏家地矿和阳泉五矿的综放面及巷道矿压观测、瓦斯监测和采空区束管监测, 认为本煤层开采时支 承压力使煤体孔隙率、渗透系数和瓦斯压力发生很大变化, 且支承压力变化状态与瓦斯运移变化在时间和空 间上有一致性; 首次将综放面前方煤体划分为无压瓦斯自由放散区、卸压瓦斯涌出活跃区、降压瓦斯涌出变 化区、升压瓦斯涌出变化区及稳压瓦斯正常涌出区; 周期来压时, 瓦斯绝对涌出量和相对涌出量分别比来压 前增加了44% 和54%; 统计国内11 个矿井生产面, 覆岩关键层初次来压时, 采场瓦斯绝对涌出量是来压前 的1. 21~ 3. 44 倍, 相对涌出量是初垮前的1. 21~ 6. 75 倍; 关键层失稳经历不同, 使综放采空区后方垮矸碎 胀系数具有明显的分区性, 据计算碎胀系数和瓦斯浓度、氧浓度变化可将其划分为自然堆积区、载荷影响区 和压实稳定区, 自然堆积区和载荷影响区是分析瓦斯流态的关键区, 其内瓦斯的紊流和过渡流态可用非线性 渗流方程表示。 关键层初次破断失稳的动态冲击力, 一方面克服了风流压力和漏风阻力将富集于支架上方断裂煤壁及架 后采空区瓦斯压向采场, 另一方面在碰撞作用点附近使采空区垮矸空隙率降低形成模拟墙, 从而使墙体前方 瓦斯迅速挤向采场; 顶板来压前工作面支承压力达到最大, 使直接顶、顶煤体剪切破坏, 煤体屈服, 卸压范围 扩大, 支承压力与瓦斯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使煤体瓦斯解析并向采场涌出; 关键层作为板的破断呈“O 2X”型特 征, 在其交点处首先形成导气通道, 顶板来压期间关键层及其覆岩因变形特性不同而不协调垮落, 便将离层 裂隙聚集的瓦斯通过“O 2X”破断裂隙挤入采场, 因此得出结论: 综放面瓦斯大量快速涌出是矿山压力的一种 显现。 综放开采使垮落带和规则移动带高度增加, 为瓦斯运移聚集提供了较大活动范围。关键层与其上覆或下 伏岩层间不协调变形将形成覆岩离层裂隙和破断裂隙; 在煤层采厚2. 6~ 3. 4 倍高度以下破断裂隙较发育, 其 上以离层裂隙为主, 随综放开采两类裂隙的时空发展有明显的三阶段特征, 即切眼和回采面附近覆岩采动裂 隙发育, 采空区中部裂隙则被重新压实; 覆岩垮落及离层高度受关键层及其结构的影响而呈动态变化, 随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 离层高度呈跳跃性变化, 从而为裂隙带内瓦斯运移聚集的剧变提供了时空条件。 综放开采前期是瓦斯运移及控制的关键时期, 覆岩采动裂隙带是经破断与离层裂隙贯通后在空间形成关 键层下似椭圆抛物面内外边界所包围的椭抛带(EPZ) 分布, 椭抛带层面的切割为椭圆形裂隙发育区; 关键层 破断后, 裂隙带宽在初采边界处相当于初次来压步距, 在综放面上方则变化在1~ 2 倍周期来压步距之间; 采 动裂隙带的发生、发展基本受制于覆岩关键层层位及其所形成砌体梁结构的变形、破断和失稳形态; 当主关 键层切割椭抛带时, 采动裂隙呈椭球台状, 层面展布的椭圆形裂隙区仍将存在。表征覆岩离层特征的位移曲 线主要取决于关键层断裂块度的大小, 由此可计算出关键层初次失稳前后离层裂隙的当量面积及其空隙率和 渗透系数。 综放开采时瓦斯涌出特点决定了其在覆岩采动裂隙带内具有升浮和扩散两种运移方式。不均衡性瓦斯涌 出带, 与周围环境气体存在密度差而升浮, 在浮力作用下沿破断裂隙上升过程中不断渗入周围气体, 使涌出 源瓦斯与环境气体的密度差渐减至零, 瓦斯则会漂浮在离层裂隙发育区, 瓦斯升浮高度与本煤层及邻近层瓦 斯含量及涌出强度成正比; 混入矿井空气中的瓦斯(CH4) 在其浓度梯度作用下会引起气体分子的普通扩散和 压强扩散, 瓦斯扩散流方向与重力压强梯度反向, 即瓦斯具有向上扩散的趋势。从理论上解释了裂隙带是瓦 斯运移及聚集带, 为覆岩裂隙带内钻孔抽放、巷道排放瓦斯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次提出煤样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系数是体积应变的双值函数, 体积缩小时为2 次多项式, 体积膨胀 时为5 次多项式; 渗透系数在弹塑性段急增, 峰值后仍增大, 但梯度渐缓, 最大值发生在软化段或塑性流动 段, 且与最小值相差上百倍; 主应力差增大时, 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增大, 反之则小。渗透系数是影响煤层瓦斯 运移的最重要指标, 而支承压力则是影响渗透系数的主导因素; 支承压力作用下综放面前方不同部位煤体渗 透系数变化范围相当大, 支架上方顶煤煤体及煤壁前方5m 内渗透系数最高, 塑性变形区内, 煤层渗透系数 急剧降低, 到弹性变形区则接近原始值, 两极值相差可达数10 倍甚至数百倍。认为不论原始渗透系数怎样低 的煤层, 采动影响下煤层卸压后, 其内瓦斯渗流速度大增, 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剧增, 为瓦斯抽排提供便利条 件, 由此提出“煤层与瓦斯共采”的新概念。有限元计算表明: 均衡推进的综放面, 采用短距离循环推进则可降 低煤体中因渗流场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瓦斯压力较大的波动, 一定程度上可减弱综放面前方煤体中瓦斯挤压和 抛出煤体(动力异常) 的危险程度。 提出以采场矿压监测为主的连续危险源非接触式法预测采场瓦斯大量涌出或涌出异常, 并成功预测了打 通一矿工作面突出; 魏家地矿的应用实践表明, 三巷型布置较适宜富含瓦斯倾斜厚煤层的综放开采, 高抽巷 应开掘在采动裂隙带内; 预采顶分层或开采解放层即可预释放大量瓦斯又可减缓综放开采的矿压显现程度; 代替采空区井的采动区井(孔) 底处于裂隙带内能够充分抽排瓦斯, 淮北局的应用充分证明了该论点; 充分监 测综放面顶板来压, 可有效防止综放采空区瓦斯爆炸; 充分利用矿压显现特点且有利于综放开采防治瓦斯、 煤层自燃和煤尘等的煤体注水技术在魏家地矿取得了成功。
|
|
关键词 :
综放开采,
关键层,
瓦斯运移,
椭圆抛物带,
高层裂隙和破断裂隙
|
收稿日期: 2000-06-17
|
[1] |
刘 健1,2,刘泽功1,2,高 魁1,2,姜二龙1. 深孔爆破在综放开采坚硬顶煤预先弱化和瓦斯抽采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3361-3367. |
[2] |
鞠金峰1,2,许家林3,4,朱卫兵3,4,刘 康3,4. 浅埋近距离一侧采空煤柱下切眼位置对推出煤柱压架灾害的影响规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0): 2018-2029. |
[3] |
乔 伟1,2,黄 阳3,袁中帮3,郭 伟3,周丹坤1. 巨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离层水形成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0): 2076-2084. |
[4] |
鞠金峰1,许家林2,3,朱卫兵2,3,王路军2,3. 神东矿区近距离煤层出一侧采空煤柱压架机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7): 1321-1330. |
[5] |
窦林名,贺 虎. 煤矿覆岩空间结构OX-F-T演化规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3): 453-460. |
[6] |
张玉军1,2,李凤明3. 高强度综放开采采动覆岩破坏高度及裂隙发育演化监测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S1): 2994-3001. |
[7] |
王晓振1,2,许家林1,2,朱卫兵1,2,郝宪杰1,2. 松散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与顶板来压的联动效应及其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9): 1872-1881. |
[8] |
许家林1,2,鞠金峰1,2. 特大采高综采面关键层结构形态及其对矿压显现的影响[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8): 1547-1556. |
[9] |
杨建立1,2,左建平1,3,孙 凯1,2,孟冰冰3,林 轩3. 大采高多断层工作面综放诱发地表沉陷观测及数值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6): 1216-1224. |
[10] |
杨永康1,康天合1,兰 毅2,李义宝1. 浅埋综放L工作面开采方法及其矿压实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2): 244-253. |
[11] |
李宏艳,齐庆新,梁冰,彭永伟,邓志刚,李春睿,. 煤岩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多尺度效应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06): 1192-1197. |
[12] |
叶根喜,HATHERLYP,姜福兴,PAYNED,MEDURSTT.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煤矿岩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7): 1342-1352. |
[13] |
王经明,刘德明. 华北型煤矿承压泵井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以峰峰矿区薛村煤矿为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5): 908-908. |
[14] |
朱卫兵,王晓振,孔翔,刘文涛,. 覆岩离层区积水引发的采场突水机制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2): 306-0306. |
[15] |
缪协兴,王安,孙亚军,王连国,浦海. 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采煤基础 与应用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2): 217-02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