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介绍了程潮铁矿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综述了该矿区的地质灾害, 分析了灾害的原因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阐 述了塌陷的形成过程, 并提出地下水疏干也可能引起地面塌陷的观点。
|
|
关键词 :
地质灾害,
岩体失稳,
塌陷
|
收稿日期: 1999-05-27
|
[1] |
贺 炜1,2,李 昆1,王芳洪1. 防岩溶塌陷加筋垫层大比例模型试验及设计理论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 35(5): 980-988. |
[2] |
黎华清1,卢呈杰1,甘伏平1,喻立平1,甘文华2. 喀斯特岩体结构损伤的CT识别及地面塌陷与隧道突水诊断预报预警——以京珠粤北高速公路洋碰隧道为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4): 763-771. |
[3] |
尚彦军,李 坤,王开洋. 从施工地质灾害看岩体结构动态控制作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6): 1129-1136. |
[4] |
吴爱祥1,2,孙 伟1,2,王洪江1,2,韩 斌1,2,周 喻1,2,彭乃兵1,2. 塌陷区全尾砂–废石混合处置体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5): 917-925. |
[5] |
钱七虎.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10): 1945-1956. |
[6] |
王启国,张良平. 西藏中波河段大型碎屑流成因机制及防治对策[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11): 2293-2302. |
[7] |
王振宇1,程围峰1,刘 越2,张玉浩3. 基于掌子面编录和地质雷达的综合超前预报技术[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S2): 3549-3557. |
[8] |
王金安,李大钟,马海涛. 采空区矿柱–顶板体系流变力学模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03): 577-582. |
[9] |
赵松江,孙书勤. 滑坡治理工程中锚索与精轧钢锚杆应用对比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S1): 3181-3181. |
[10] |
庄卫林,刘振宇,蒋劲松. 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分析及对策[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7): 1377-1387. |
[11] |
李渝生,黄润秋. 5.12汶川大地震损毁城镇的震害效应与重建选址问题[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7): 1370-1376. |
[12] |
黄润秋. 汶川8.0级地震触发崩滑灾害机制及其地质力学模式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6): 1239-1239. |
[13] |
黄润秋,刘卫华,. 平台对滚石停积作用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03): 516-0516. |
[14] |
黄润秋,李为乐.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 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12): 2585-2585. |
[15] |
杨志法,赵汝斌,王靖,张路青,袁广祥,高千. 安县西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工程 地质力学问题思考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09): 1807-180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