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研究了一种新的冲击地压控制方法, 即煤体振动方法的机理。在实验上, 采用分形几何方法, 研究了煤体在 受振后裂隙的变化规律, 发现受振后煤体的分形维数增大, 表明煤体的裂隙增加, 且经过一定振动时间后, 分形维 数趋于稳定; 研究了振动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发现受振后煤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降模量降低, 且受振时 间越长或初应力水平越高, 振动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越明显。应用采煤工作面和巷道冲击地压的分析结果, 从理 论上证明了煤体受振后煤岩体的稳定性增加。
|
|
关键词 :
煤体振动,
冲击地压,
防治
|
收稿日期: 1997-11-10
|
[1] |
姜福兴1,姚顺利1,魏全德1,张立明2,王颜亮2. 矿震诱发型冲击地压临场预警机制及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s1): 3372-3380. |
[2] |
姜福兴,舒凑先,王存文. 基于应力叠加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12): 2428-2435. |
[3] |
姜耀东1,2,赵毅鑫1,3.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机制、预警与控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11): 2188-2204. |
[4] |
刘金海1,姜福兴2,朱斯陶2. 长壁采场动、静支承压力演化规律及应用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09): 10-10. |
[5] |
韩冬冬,门玉明,刘 璐. 预应力格构锚固体系格构梁内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08): 1619-1627. |
[6] |
周 辉,孟凡震,张传庆,卢景景,徐荣超. 深埋硬岩隧洞岩爆的结构面作用机制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04): 720-727. |
[7] |
王敬勇1,石豫川2,王伍洲1,程英建2,李 超2. 雅鲁藏布江街需水电站巨型危岩体基本特征及防治措施[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2635-2640. |
[8] |
李利萍1,潘一山1,王晓纯2,唐巨鹏1. 开采深度和垂直冲击荷载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的影响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3225-3230. |
[9] |
贺永胜1,丁幸波1,2,明治清1,范俊奇1,庞伟宾1. 气液复合型岩爆模拟加载器研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3177-3184. |
[10] |
贾瑞生1,2,孙红梅1,樊建聪1,吴春芳1,邱 涛1. 一种冲击地压多参量前兆信息辨识模型及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8): 1513-1519. |
[11] |
潘一山,徐连满,李国臻,曾祥华,李忠华,宋艳芳. 煤矿深井动力灾害电荷辐射特征及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8): 1619-1625. |
[12] |
刘金海1,姜福兴2,孙广京3,张治高3,谭文峰3. 强排煤粉防治冲击地压的机制与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4): 747-754. |
[13] |
苏承东1,翟新献1,魏向志2,李宝富1. 饱水时间对千秋煤矿2#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的影响[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2): 235-242. |
[14] |
刘少虹1,2,秦子晗1,2,娄金福1,2. 一维动静加载下组合煤岩动态破坏特性的试验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0): 2064-2075. |
[15] |
姜福兴,冯 宇,刘 晔. 采场回采前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估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0): 2101-21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