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考虑到一个Δt 时步内系统几何构形变化并不显著的特点, 规定了块体边界节点的性质及其接触的位置排序, 并提出了块间空隙几何构形的描述方法, 然后基于它们建立了二维离散单元法接触处理的新算法。新算法不仅可较 大地缩短二维离散单元法的计算时间, 而且便于系统水力耦合行为的动态分析。
|
|
关键词 :
离散单元法,
接触处理算法,
新算法
|
收稿日期: 1998-01-14
|
[1] |
刘天苹,李世海,刘晓宇. 节理化岩质边坡随机结构面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计算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3114-3122. |
[2] |
谭 鑫1,HEINZ Konietzky2. 含层理构造的非均质片麻岩巴西劈裂试验及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05): 938-0946. |
[3] |
蒋明镜1,2,白闰平1,2,刘静德1,2,周雅萍1,2. 岩石微观颗粒接触特性的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6): 1121-1128. |
[4] |
李术才1,平 洋1,王者超1,薛翊国1,李树忱1,王 刚2,赵建纲1. 基于离散介质流固耦合理论的地下石油洞库水封性和稳定性评价[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11): 2161-2170. |
[5] |
黄 磊,唐辉明,张 龙,葛云峰,章广成,刘佑荣. 适用于半迹长测线法的岩体结构面迹长与直径关系新模型及新算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4): 733-745. |
[6] |
朱永生1,朱焕春1,石安池2,孟国涛1.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白鹤滩水电站复杂块体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10): 2068-2075. |
[7] |
谭儒蛟,李明生,徐鹏逍,胡瑞林,苏彦. 地震作用下边坡岩体动力稳定性数值模拟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S2): 3986-3992. |
[8] |
叶建忠,周健,韩冰,. 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静压沉桩过程颗粒流数值模拟[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1): 3058-3058. |
[9] |
叶建忠,周健,韩冰,. 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静压沉桩过程颗粒流数值模拟[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S1): 3058-3058. |
[10] |
张冲,金峰,侯艳丽. 基于可见性和后修圆的三维块体域接触算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11): 2292-2292. |
[11] |
王涛,陈晓玲,杨建. 基于3DGIS和3DEC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9): 3476-3476. |
[12] |
陈文胜,王桂尧,刘辉,郑榕明. 岩石力学离散单元计算方法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0): 1639-1639. |
[13] |
王涛,盛谦,陈晓玲. 基于直接法节理网络模拟的三维离散单元法计算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0): 1649-1649. |
[14] |
王贵君,. 节理裂隙岩体中大断面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力学状态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08): 1328-1328. |
[15] |
刘传孝王同旭杨永杰.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破碎范围的数值模拟及现场测定的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14): 2413-24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