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在地应力场分析中的应用
戚 蓝 崔 熊开智 黄晓东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 天津 300072)
APPLICATION OF GREY THEORY TO ANALYSIS OF IN-SITU STRESS FIELD
Qi Lan,Cui wei,Xiong Kaizhi,Huang Xiao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摘要 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为灰色系统,地应力场则是典型的灰色系统。用系统工程灰色理论进行地应力场分析,可处理实测地应力资料少的小样本问题,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系统工程灰色理论是进行地应力场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
灰色理论 ,
地应力场 ,
回归分析
Abstract :The grey system is the system in which some information is defined and some undefined. The in-situ stress field is a typical grey system. The grey model theory is used to analyse in-situ stress field.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satisfy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rey model theory to analysis of in-situ stress field is effective.
Key words :
grey theory
in-situ stress field
regression analysis
引用本文:
戚 蓝 崔 熊开智 黄晓东. 灰色理论在地应力场分析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10): 1547-1550.
Qi Lan,Cui wei,Xiong Kaizhi,Huang Xiaodong. APPLICATION OF GREY THEORY TO ANALYSIS OF IN-SITU STRESS FIELD. , 2002, 21(10): 1547-1550.
链接本文:
https://rockmech.whrsm.ac.cn/CN/Y2002/V21/I10/1547
1 邓聚龙 .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 [M]. 武汉:华中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2 于 波,蔡美峰,乔 兰 . 灰色建模理论在峨口铁矿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6 , 15 ( 2 ) : 122 ~ 127
3 郭怀志,马启超,薛玺成 . 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分析方法 [J]. 岩土工程学报, 1983 , 5(3) : 64 ~ 75
4 戚 蓝,马启超 . 在地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下洞室长轴向选取和稳定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 19 ( 增 ) : 1 120 ~ 1 123
5
[1]
周家兴1,2.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部复杂地应力场反演算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4, 43(4): 1040-1040.
[2]
周 朝,尹健民,董志宏,刘元坤,韩晓玉,张新辉. 考虑边界荷载作用方向的特长隧道初始应力场分区反演方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1(S1): 2725-2734.
[3]
司凤娟1,2,张明伟1,2,袁国涛1,2,韩晓敏3,宋伟杰4,李建平4. 基于电磁感应效应的高压旋喷桩桩径检测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 40(S2): 3434-3442.
[4]
陈世杰1,2,肖 明1,2,陈俊涛1,2,任俊卿1,2. 断层对地应力场方向的扰动规律及反演分析方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7): 1434-1444.
[5]
蒙 伟,何 川,张钧博,周子寒,汪 波. 高地温高地应力下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br#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749-760.
[6]
刘 高1,2,李京泽2,李 璐2,杨雄兵2,杨星月2,蔡明君2. 卸荷条件下层状岩体层厚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 37(12): 2772-2784.
[7]
武仁杰1,2,李海波1,2,于 崇1,夏 祥1. 基于统计分级判别的爆破块度预测模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 37(1): 141-147.
[8]
李 鹏1,2,郭奇峰1,2,刘洪涛1,2,蒋晓琴1,2. 山东地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与应力积累水平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 36(9): 2220-2231.
[9]
郑红霞1,2,3,张训华3,4,赵铁虎3,4,高小惠3,齐 君3. 渤海海峡及周边地应力分布规律与应力积累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 36(2): 357-369.
[10]
严 鹏1,2,邹玉君1,2,卢文波1,2,胡英国1,2,冷振东1,2,张玉柱1,2,刘 亮1,2,胡浩然1,2,陈 明1,2,王高辉1,2. 基于爆破振动监测的岩石边坡开挖损伤区预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 35(3): 538-548.
[11]
方明礼1,2,肖 明1,2. 三维初始地应力场反分析的变差函数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08): 1594-1601.
[12]
裴启涛1,李海波1,刘亚群1,宋全杰2,李娜娜1. 复杂地质条件下坝区初始地应力场二次反演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l): 2779-2785.
[13]
张 勇1,2,肖平西1,2,程丽娟1,2. 基于岩石强度应力比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布置设计方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1): 2314-2331.
[14]
黄书岭1,丁秀丽1,廖成刚2,邬爱清1,尹健民1. 深切河谷区水电站厂址初始应力场规律研究及对地下厂房布置的思考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11): 2210-2224.
[15]
王乐华,李建荣,李建林,王孔伟,许晓亮,宛良朋. RMR法评价体系的修正及工程应用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s2): 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