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刊:1982年
刊期:月刊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出版:科学出版社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38-315
|
|
|
|
新闻消息 |
|
|
|
数据来自CNKI,统计时间:2020-06-24
|
Top10
|
序号
|
作者
|
题目
|
刊期
|
被引频次
|
1
|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
|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
2005/16
|
2486
|
2
|
郑颖人,赵尚毅
|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土坡与岩坡中的应用
|
2004/19
|
1711
|
3
|
黄润秋
|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
2007/03
|
1423
|
4
|
侯朝炯,勾攀峰
|
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机理研究
|
2000/03
|
944
|
5
|
孙钧
|
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
|
2007/06
|
783
|
6
|
谢和平,周宏伟,王金安等
|
FLAC在煤矿开采沉陷预测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
|
1999/04
|
779
|
7
|
赵尚毅,郑颖人,邓卫东
|
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
2003/02
|
765
|
8
|
黄润秋,李为乐
|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
2008/12
|
718
|
9
|
谢和平,鞠杨,黎立云
|
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
|
2005/17
|
710
|
10
|
康红普,王金华,林健
|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应用实例分析
|
2010/04
|
707
|
Top11~50
|
序号
|
作者
|
题目
|
刊期
|
被引频次
|
11
|
张云,殷宗泽,徐永福
|
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地表变形分析
|
2002/03
|
696
|
12
|
夏元友,李梅
|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02/07
|
649
|
13
|
戴自航
|
抗滑桩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
2002/04
|
618
|
14
|
钱鸣高,缪协兴
|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形态与受力分析
|
1995/02
|
613
|
15
|
尤春安
|
全长粘结式锚杆的受力分析
|
2000/03
|
596
|
16
|
潘一山,李忠华,章梦涛
|
我国冲击地压分布、类型、机理及防治研究
|
2003/11
|
586
|
17
|
黄庆享
|
浅埋煤层的矿压特征与浅埋煤层定义
|
2002/08
|
547
|
18
|
钱七虎,戎晓力
|
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
|
2008/04
|
542
|
19
|
李庶林,尹贤刚,王泳嘉等
|
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
|
2004/15
|
525
|
20
|
陈宗基
|
地下巷道长期稳定性的力学问题
|
1982/01
|
507
|
21
|
寇晓东,周维垣,杨若琼
|
FLAC-3D进行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分析
|
2001/01
|
504
|
21
|
李彰明
|
模糊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
1997/05
|
504
|
23
|
何满潮
|
深部的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
|
2005/16
|
477
|
24
|
黄润秋,许强
|
显式拉格朗日差分分析在岩石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
1995/04
|
463
|
25
|
谢和平,彭瑞东,鞠杨
|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
|
2004/21
|
460
|
26
|
杨米加,陈明雄,贺永年
|
注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2001/06
|
453
|
27
|
姜耀东,赵毅鑫,刘文岗等
|
深部开采中巷道底鼓问题的研究
|
2004/14
|
451
|
27
|
康红普,牛多龙,张镇等
|
深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
|
2010/10
|
441
|
29
|
冯夏庭,张治强,杨成祥等
|
位移反分析的进化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
1999/05
|
432
|
30
|
章梦涛
|
冲击地压失稳理论与数值模拟计算
|
1987/03
|
429
|
31
|
黄润秋
|
汶川8.0级地震触发崩滑灾害机制及其地质力学模式
|
2009/06
|
425
|
32
|
黄润秋
|
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其稳定性控制
|
2008/08
|
422
|
33
|
曹树刚,边 金,李 鹏
|
岩石蠕变本构关系及改进的西原正夫模型
|
2002/05
|
415
|
33
|
祁生文,伍法权,刘春玲等
|
地震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
2004/16
|
415
|
35
|
王元汉,李卧东,李启光等
|
岩爆预测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
|
1998/05
|
409
|
36
|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
|
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
|
2009/08
|
406
|
37
|
李术才,李树忱,张庆松等
|
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研究
|
2007/02
|
402
|
38
|
曹文贵,方祖烈,唐学军
|
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之研究
|
1998/06
|
400
|
38
|
陈平,张有天
|
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
|
1994/04
|
400
|
40
|
姚海林,郑少河,李文斌等
|
降雨入渗对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参数研究
|
2002/07
|
395
|
41
|
康红普
|
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研究与实践
|
2005/21
|
389
|
41
|
谢和平,彭瑞东,鞠杨等
|
岩石破坏的能量分析初探
|
2005/15
|
389
|
43
|
刘春玲,祁生文,童立强等
|
利用FLAC~(3D)分析某边坡地震稳定性
|
2004/16
|
388
|
44
|
郑颖人,赵尚毅,邓卫东
|
岩质边坡破坏机制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2003/12
|
384
|
45
|
谢和平,鞠杨,黎立云等
|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
|
2008/09
|
383
|
46
|
柏建彪,侯朝炯,黄汉富
|
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
2004/20
|
382
|
47
|
周翠英,邓毅梅,谭祥韶等
|
饱水软岩力学性质软化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
2005/01
|
381
|
48
|
丁秀丽,盛谦,韩军等
|
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
2002/07
|
374
|
49
|
张镜剑,傅冰骏
|
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
|
2008/10
|
364
|
49
|
唐春安,赵文
|
岩石破裂全过程分析软件系统RFPA~(2D)
|
1997/05
|
364
|
Top51~100
|
序号
|
作者
|
题目
|
刊期
|
被引频次
|
51
|
刘维宁,夏禾,郭文军
|
地铁列车振动的环境响应
|
1996/S1
|
363
|
52
|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等
|
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验研究
|
2007/05
|
361
|
53
|
徐张建,林在贯,张茂省
|
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
|
2007/07
|
356
|
54
|
徐卫亚,韦立德
|
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研究
|
2002/06
|
352
|
55
|
李化敏
|
沿空留巷顶板岩层控制设计
|
2000/05
|
350
|
55
|
谢和平,高峰,鞠杨
|
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与探索
|
2015/11
|
350
|
57
|
刘宝琛,张家生
|
近地表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的随机介质方法
|
1995/04
|
349
|
58
|
钱七虎
|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2012/10
|
345
|
59
|
徐光兴,姚令侃,高召宁等
|
边坡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
2008/03
|
344
|
60
|
王可钧,李焯芬
|
植物固坡的力学简析
|
1998/06
|
337
|
61
|
刘招伟,王梦恕,董新平
|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
|
2003/08
|
334
|
61
|
朱合华,丁文其
|
地下结构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
1999/05
|
334
|
63
|
张百胜,杨双锁,康立勋等
|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方法探讨
|
2008/01
|
333
|
64
|
邓荣贵,周德培,张倬元等
|
一种新的岩石流变模型
|
2001/06
|
329
|
65
|
廖秋林,曾钱帮,刘彤等
|
基于ANSYS平台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的自动生成
|
2005/06
|
328
|
66
|
梁冰,章梦涛,王泳嘉
|
煤层瓦斯渗流与煤体变形的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
|
1996/02
|
327
|
67
|
徐卫亚,杨圣奇,褚卫江
|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河海模型)及其应用
|
2006/03
|
322
|
68
|
唐春安
|
岩石声发射规律数值模拟初探
|
1997/04
|
321
|
69
|
朱文彬,刘宝琛
|
降雨条件下土体滑坡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2002/04
|
320
|
69
|
赵阳升
|
煤体—瓦斯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
|
1994/03
|
320
|
71
|
王汉鹏,李术才,张强勇等
|
新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
|
2006/09
|
317
|
72
|
谢广祥,杨科,刘全明
|
综放面倾向煤柱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
2006/03
|
315
|
72
|
张茹,谢和平,刘建锋等
|
单轴多级加载岩石破坏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
|
2006/12
|
315
|
74
|
郑颖人,时卫民,孔位学
|
库水位下降时渗透力及地下水浸润线的计算
|
2004/18
|
314
|
75
|
王敏强,陈胜宏
|
盾构推进隧道结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仿真
|
2002/02
|
312
|
76
|
许家林,王晓振,刘文涛等
|
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
|
2009/02
|
306
|
77
|
王连国,李明远,王学知
|
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
2005/16
|
304
|
78
|
柏建彪,侯朝炯,杜木民等
|
复合顶板极软煤层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
2001/01
|
303
|
78
|
刘高,聂德新,韩文峰
|
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
2000/06
|
303
|
80
|
谢和平,W.G.Pariseau
|
岩爆的分形特征和机理
|
1993/01
|
302
|
81
|
郑颖人,赵尚毅
|
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边(滑)坡支挡结构的内力
|
2004/20
|
301
|
82
|
李术才,刘斌,孙怀凤等
|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014/06
|
300
|
83
|
许强,汤明高,徐开祥等
|
滑坡时空演化规律及预警预报研究
|
2008/06
|
299
|
84
|
程良奎
|
岩土锚固研究与新进展
|
2005/21
|
298
|
85
|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等
|
煤岩三轴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CT动态试验
|
1999/05
|
297
|
86
|
刘新喜,夏元友,张显书等
|
库水位下降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2005/08
|
295
|
86
|
李庶林,尹贤刚,郑文达等
|
凡口铅锌矿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
2005/12
|
295
|
86
|
殷坤龙,晏同珍
|
滑坡预测及相关模型
|
1996/01
|
295
|
89
|
林鸿州,于玉贞,李广信等
|
降雨特性对土质边坡失稳的影响
|
2009/01
|
293
|
90
|
朱万成,唐春安,杨天鸿等
|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用(RFPA~(2D))系统的细观单元本构关系及验证
|
2003/01
|
292
|
90
|
张向东,李永靖,张树光等
|
软岩蠕变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
2004/10
|
292
|
92
|
齐吉琳,张建明,朱元林
|
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影响的土力学意义
|
2003/S2
|
291
|
92
|
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等
|
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
2008/07
|
291
|
94
|
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
|
基于Weibull分布的岩石损伤软化模型及其修正方法研究
|
2004/19
|
290
|
95
|
陈宗基,康文法,黄杰藩
|
岩石的封闭应力、蠕变和扩容及本构方程
|
1991/04
|
288
|
96
|
黎斌,范秋雁,秦凤荣
|
岩溶地区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
|
2002/04
|
287
|
97
|
唐巨鹏,潘一山,李成全等
|
有效应力对煤层气解吸渗流影响试验研究
|
2006/08
|
286
|
98
|
刘泉声,张华,林涛
|
煤矿深部岩巷围岩稳定与支护对策
|
2004/21
|
285
|
98
|
尤春安,战玉宝
|
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分析
|
2005/06
|
285
|
100
|
赵阳升,胡耀青,杨栋等
|
三维应力下吸附作用对煤岩体气体渗流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
1999/06
|
284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