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登科1,2,3,4,于 充1,3,魏建平1,3,4,魏 强1,3,付建华1,3. 基于LBM方法的裂隙煤岩应力–应变过程中渗流特性研究#br#[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695-704. |
[2] |
鲍先凯1,刘 源1,郭军宇1,曹嘉星1,赵金昌2,武晋文3. 煤岩体在水中高压放电下致裂效果的定量评价#br#[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715-725. |
[3] |
汤志立1,2,徐千军1. 基于9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岩爆预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773-781. |
[4] |
庞义辉1,2,王国法1,2,李冰冰3. 深部采场覆岩应力路径效应与失稳过程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682-694. |
[5] |
张顶立,孙振宇,宋浩然,方黄城. 海底隧道突水演化机制与过程控制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649-667. |
[6] |
李波波1,2,3,高 政1,杨 康1,李建华1,任崇鸿1,许 江4,曹 偈4. 温度与孔隙压力耦合作用下煤岩吸附–渗透率模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668-681. |
[7] |
黎澄生1,2,安 然1,2,舒荣军1,2,孔令伟1. 花岗岩残积土初期崩解规律与数学形态学方法近似模拟#br#[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845-854. |
[8] |
路德春,韩佳月,梁靖宇,田 雨,杜修力. 横观各向同性黏土的非正交弹塑性本构模型#br#[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793-803. |
[9] |
李 平1,朱 胜1,田兆阳1,2,辜俊儒1,周春澍1,李玉影1. 松原Ms5.7级地震砂土液化场地地脉动特性[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855-864. |
[10] |
蒙 伟,何 川,张钧博,周子寒,汪 波. 高地温高地应力下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br#[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749-760. |
[11] |
庞汉松1,2,陈从新1,夏开宗1,张褚强3. 基于监测数据的分段崩落采矿法地表危险变形区边界确定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736-748. |
[12] |
刘荟达1,2,袁晓铭1,王 鸾1,汪云龙1. 宽级配砾性土橡皮膜嵌入量计算新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804-816. |
[13] |
贺飞飞,张润旭,康天合,康健婷,郭俊庆. 基于微元法的低渗透储层定向射孔转向压裂裂缝动态扩展模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782-792. |
[14] |
万 征1,2,孟 达1,2,宋琛琛3,赵晓光1,2. 状态变量相关三维饱和黏土结构性本构模型#br#[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817-828. |
[15] |
张 健1,李雨润1,2,闫志晓1,戎 贤1,2. 基于频谱分析的饱和砂土场地直斜群桩承台——土体耦合作用下桩身弯矩分布规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 39(4): 829-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