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硬岩截割特性及非爆机械化开采研究
王少锋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Study on rock cuttability and non-explosive mechanized mining in deep hard rock
WANG Shaofe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3,China)
摘要 深部开采中常见的高地应力条件会影响硬岩矿体的可截割性。高应力条件、刀具作用参数、硬岩自身特性严重影响着非爆机械化开采在深部硬岩矿体中的应用。镐型截齿是非爆机械化开采装备中常见的破岩刀具。利用TRW﹣3000型岩石真三轴电液伺服诱变(扰动)试验系统研究了围压条件(双轴、单轴、无围压)、镐型截齿作用参数(不同截齿加载速率、静态或动静组合载荷类型、单截齿或者具有不同布局间隔的双截齿)以及岩石中的人为诱导缺陷(预切槽、加卸荷诱导损伤、预钻孔)等因素对硬岩可截割性指标(破岩峰值载荷、凿入深度、扰动持时)、岩样破坏模式、破碎岩石块度等镐型截齿破岩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双轴、单轴、无围压条件下,岩石的可截割性依次逐渐增大;双轴围压下,即使施加很高的破岩载荷或者很长的扰动持时也只能使岩样发生表面剥落破坏,截割难度最大;单轴围压下,随着围压增大,岩石的可截割性先降低后升高,破坏模式依次表现为完全劈裂、部分劈裂和岩爆,相应地,破碎岩石块度逐渐降低;高单轴围压下,截齿破岩扰动易诱发岩爆,其发生过程包括截齿凿入引起的初始板裂、由高单轴围压驱动伴随大量岩块弹射的强烈岩爆以及最终的剪切破坏3个步骤,并且截齿诱发岩爆的易发性与岩样材料的强度、脆性、完整性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单轴围压下存在2个关键的围压值,一个是低于该围压值岩样的可截割性会逐渐升高,而另一个是高于此围压值截齿破岩的安全性则会显著降低。在较低或者无围压条件下,镐型截齿破岩能够将岩样安全、高效地完全劈裂,具有最优的破岩效果。
动静组合破岩时,增加预静载水平或者增大扰动载荷幅值都能增大镐型截齿破岩效率。岩体中的预切槽、开挖诱发的岩石损伤、预钻孔等人为诱导缺陷,能够改变临空面矿岩体的应力环境并降低受限应力大小,从而能够提高矿岩体的可截割性。此外,多截齿破岩时存在最优的截齿间距以确保同时产生截齿周围的翼形破裂和截齿间的贯通破裂,形成多截齿耦合强化效应,从而提高破岩效率。
在开采实践方面,通过开挖深部诱导工程,增加矿体的临空面数量,将双轴受限应力环境改变为单轴,同时伴随松动区的形成受限应力大幅降低,可有效提高硬岩矿体的非爆机械化开采适用性。在试验采场,通过高清钻孔电视监测诱导工程围岩的松动区分布情况,测得半岛型矿柱的松动区厚度为1.84~2.54 m,呈“U”型分布。针对松动区矿体,试验了悬臂式掘进机、挖掘机载铣挖头、挖掘机载高频冲击头和铲运机载高频冲击头4种机械破岩方法。结果表明:基于多截齿旋转切割破岩的悬臂式掘进机采矿平均工效107.7 t/h,采矿过程连续性强,具有最高的采矿效率和机械稳定性。基于非爆机械化开采实践,提出了一种预切槽硬岩矿体旋转振动连续截割设备及其施工工艺。
关键词 :
采矿工程 ,
深部硬岩 ,
截齿破岩 ,
可截割性 ,
动静组合破岩 ,
非爆机械化开采
[1]
崔哲森1,柴青平2,刘志龙3,王雪松4,袁增森1,徐振洋1,5,6. 爆堆块度分布对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影响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34-145.
[2]
卢运虎1,2,张樱曦2,金 衍1,2,周 波2,3. 考虑钻井液封堵效应的破碎性地层井壁坍塌模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0-20.
[3]
张 翔1,朱斯陶1,2,刘金海1,姜福兴1,李士栋3,周 涛3,孔 震3,曲效成4. 巨厚表土–锯齿断层煤柱组合结构联动失稳机制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391-2407.
[4]
唐 朝1,2,张遵国1,3,陈 毅1,2,张宏虎1,2,陈永强1,2,钱清侠1. 基于三重耦合效应的煤体吸附CO2变形解耦分析方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432-2443.
[5]
朱广安,王 铱,徐自豪. 基于声发射信号处理的含水煤体当量钻屑量反演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8): 2040-2054.
[6]
马衍坤1,2,3,刘洪杰1,2,3,赵敖寒1,2,3,马登云1,2,3,王谷雨1,2,3,张 曦1,2,3马衍坤1,2,3,刘洪杰1,2,3,赵敖寒1,2,3. 基于DIC顶板导向水力压裂缝网跨界面扩展应变场响应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8): 2007-2018.
[7]
周 楠1,2,张吉雄1,3,许健飞1,2,张羽者1,2,李泽君1,2. 西部矿区含水层下采动空间矸石注浆间隔充填岩层控制机制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7): 1736-1751.
[8]
白 云1,高 峰1,钮 月1,2,罗 宁3,张志镇3,苏善杰4,滕 腾5,侯 鹏6. 基于损伤–能量协同演化的煤动态破坏剧烈程度评价方法与分级标准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7): 1869-1884.
[9]
孙书伟1,胡家冰1,刘 流1,李 圆1,李国君2. 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岩体结构与灾害预报模型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7): 1695-1708.
[10]
徐佑林1,吴少康2,周 波1,3,郑 伟1,吴旭坤4,周 泽1,陈志松3,张际涛5,李 彬3,严 红6,张传玖7. 强动压破碎软岩巷道再造多重承载结构全空间协同支护技术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7): 1720-1735.
[11]
赵同彬1,2,郭 磊1,2,尹延春1,2,肖亚勋3,李世航1,2,高子童1,2. 不同种类煤岩碎块弹射特征及冲击动能指数测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7): 1709-1719.
[12]
孟庆彬1,2,张 烜2,葛政宇2,韩 绪1,安刚健1. 深部巷道锚注支护结构时效特性理论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6): 1420-1437.
[13]
孙书伟1,杨肇熙1,贾培智1,王晓龙1,李国君2. 煤矿地下采空区沉陷诱发边坡破坏机制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6): 1405-1419.
[14]
许慧聪1,2,来兴平1,2,单鹏飞1,2,郭中安3,薛 珂3,闫钟铭2,4,王华川1,5,徐 港2,孟 政2. 沟谷区浅埋煤层矿压显现时空特征辨识及预测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6): 1450-1465.
[15]
刘国磊1,梁文昭2,3,马秋峰1,王泽东4,曲效成5. 深部煤巷高三向应力差异区冲击失稳机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4): 79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