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GIS的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
周念清 |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上海 200092) |
|
GIS-BASED APPROACH TO GROU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XUZHOU CITY |
Zhou Nianqing |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10093 China) |
|
摘要 徐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24 m3,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18%,早在1980年徐州市就被列入全国4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不得不加大地下水的开采。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已诱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论文针对徐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MapInfo为平台,用Visual Basic和MapBasic开发了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GWRMIS),旨在合理规划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GWRMIS包括4个子系统: (1) 降水分析子系统(PAS)。根据过去50 a 70个降水观测站资料,建立了降水量空间数据库,采用时间序列变点分析法,将降水序列划分为4个阶段;并利用均生函数对1999年以前的降水进行建模预测,其历史拟合率为93%,平均相对误差为9%。采用均生函数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未来10 a的降水及旱涝灾害情况进行了预报。 (2) 地表水子系统(SWS)。地表水数据库包括水系的分布、水库和湖泊面积及库容、河流长度、主要观测站点水位及径流量等。因徐州市水系属于淮河流域的一部分,论文采用分形理论对流域内沂沭泗水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干流与支流、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得到沂沭泗水系的分形维数介于1.367与1.583之间,并对河流的自相似形态与地貌形态进行了探讨。 (3) 地下水子系统(GWS)。在充分了解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剖分节点和边界节点数据库,并在长期观测井中选取了66个建立空间数据库,井位分布在剖分节点上。地下水流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准三维达西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数值模拟和评价,实现了数学模型与数据库的自动对接、参数自动拟合。通过数值模拟,将全区分为32个亚区,并给出了各分区的水文地质参数。根据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计算的结果,废黄河断裂带部位的导水系数要高出周围其余地段1~2个数量级,充分显示了废黄河断裂带具有明显的优势控水作用。通过降水量、地下水位、开采量数据库的及时更新,GWS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和判断,随时查询、预报地下水位,提供与水资源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有水位预警设置。 (4) 地质灾害子系统(GHS)。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水环境问题等。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的结果,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及相应的灾害分布图,并与地下水开采水位分布图进行叠加,圈定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点及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
|
关键词 :
水资源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
变点分析,
分形维数,
地质灾害
|
|
[1] |
杜兆文,温卓越,李帅乾,王飞宇. 氯盐作用下膏体充填体力学特性及劣化机制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4, 43(12): 2924-2939. |
[2] |
党嘉鑫,涂 敏,张向阳,赵庆冲. 动载冲击煤样压–拉渐进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4, 43(10): 2520-2539. |
[3] |
单鹏飞1,2,3,杨 攀1,来兴平1,2,3,孙浩强1,郭中安4,顾合龙1,2,3,李 伟1,张 帅1. 微波–水交互作用下富油煤岩渐进性破坏规律试验[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S2): 3884-3896. |
[4] |
刘跃东1,2,康红普1,2. 不同应力路径下含水泥岩崩解破坏跨尺度分形规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S2): 4162-4173. |
[5] |
王 浩1,宗 琦1,汪海波1,王梦想1,徐 颖1,王 峰1,2. 冲击荷载下饱水凝灰岩断裂韧性及裂纹扩展分形特征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7): 1709-1719. |
[6] |
申艳军1,2,彭建兵1,陈 兴2,李振洪1. 高山冰川地貌区垂直分带性与地质灾害空间配置关系[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6): 1336-1351. |
[7] |
李正辉1,杨 迎2,朱超祁1,3,贾永刚1,3,寇海磊2. 快速沉积作用对海底滑坡的贡献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5): 1225-1236. |
[8] |
刘洪涛,刘勤裕,韩子俊,陈子晗,韩 洲. 基于三轴压缩的脆性煤体力学性质及其本构关系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12): 2932-2944. |
[9] |
许 强1,唐 然2,3. 红层及其地质灾害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3, 42(1): 28-50. |
[10] |
霍磊晨1,杜 岩1,谢谟文1,刘卫南1,张晓勇1,贾北凝2,丛晓明2. 基于多层次动力学指标的危岩体识别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1(S2): 3124-3131. |
[11] |
杨 阳1,2,张春会3,4,崔恩杰3,王 乐1,2,何俊彪5. 单颗粒与单粒组钙质砂破碎特性及其关联关系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1(S2): 3410-3418. |
[12] |
李 静1,刘 晨1,刘惠民2,王建东2,曾治平3,谢业统1. 基于数字岩心的页岩储层岩石细观损伤机制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1(6): 1103-1113. |
[13] |
田 威1,2,余 宸1,王肖辉1,吴鹏飞1. 3D打印裂隙岩体动态力学性能及能量耗散规律初探[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1(3): 446-456. |
[14] |
赵明凯1,2,孔德森1,2. 考虑裂隙面粗糙度和开度分形维数的岩石裂隙渗流特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41(10): 1993-2002. |
[15] |
霍磊晨1,杜 岩1,谢谟文1,张晓勇1,贾北凝2,丛晓明2. 基于时频域动力学参量的危岩体识别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 40(S2): 3156-316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