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第一号通知(征文通知)GeoEngChina 2013(2013年11月上旬 杭州) |
|
|
摘要 会议主题:岩土与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
协办单位:待定
时 间:2013年11月上旬
地 点:浙江杭州
背 景:中国的岩土工程,无论是地面的,还是地下的,其规模之大,难度之高,数量之多,已居世界前列。随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此次会议就是将近年来岩土工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取得的成绩,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继前3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之后,作为主办单位的4个学会决定在2013年联合组织召开“第四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报告,热烈欢迎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主要议题:岩土的基本性质与本构关系;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与仿真;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典型案例;岩土力学实验研究方法;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安全和工程稳定问题;岩土工程的加固与防护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重大地质灾害形成机制预警与防治;环境友好的岩土工程技术;岩土文物的勘察与保护技术;岩土与工程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岩土工程风险评价与管理等。
会议论文征集:
论文题目由论文撰写者根据大会主题和专题自由选定。会议论文应为未经发表过的最新成果。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所提交的论文进行审查,精选100~150篇论文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正刊及增刊)和《岩土力学》正刊上发表,其余通过评审的论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公开出版。论文格式请严格按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投稿要求编排(登陆网站:http//www.rockmech.org,点击“投稿须知”一栏,下载论文模板)。论文版面请控制在7页以内。来稿请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E-mail及联系电话。
重要日期:
2013年4月30日,论文全文提交截止;
2013年6月15日,论文审稿意见通知;
2013年7月10日,提交正式论文。
展 览:
会议期间设立展览。主要包括岩土工程仪器、设备、机械、新材料、软件等。热忱欢迎从事岩土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生产和运用的相关公司及单位踊跃报名参加技术展览。
大会秘书处地址及联系方式:
秘书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科技信息部
联系人:程 平 陈晓芬 周才全
通讯地址:杭州市潮王路22号
邮 编:310014
传 真:0571-88070004
电话及邮箱:0571-56738228 13989893611 chen_p@ecidi.com(程 平)
0571-56738170 13588165806 Chen_xf@ecidi.com(陈晓芬)
0571-56738704 13605701527 Zhou_cq@ecidi.com(周才全)
会议网址:www.ecidi.com
会议论文提交E-mail:shy@zju.edu.cn,ytlx2013@sohu.com
联系人:孙红月 电话:136 6665 7809 0571-8820 8732
主办单位联系方式: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系人:陆文琳13681289559,csrme@vip.sina.com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联系人:徐 前13910782580,xuq@cigis.com.cn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联系人:张建红13683387443,cezhangjh@tsinghua.edu.cn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联系人:宋玉环13661349288,engineer2003@mail.igcas.ac.cn
|
|
|
[1] |
. 2025-S1目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0-0. |
[2] |
李宜宣1,2,邓守春1,2,江 堃1,2,李海波1,2. 甲烷燃爆压裂对储层渗透性的改造效果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24-133. |
[3] |
杜帅群1,湛正刚1,李 杨2,郑雪玉1,朱焕春2,袁宇坤2. RS堆积体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21-30. |
[4] |
施 瑞1,2,温 智1,2,王 旭1. 考虑冻土–桩接触面流变效应的基础长期服役性能演变[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262-272. |
[5] |
崔哲森1,柴青平2,刘志龙3,王雪松4,袁增森1,徐振洋1,5,6. 爆堆块度分布对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34-145. |
[6] |
徐世乾1,郭建春1,YOUNIS Rami2,卢 聪1. 基于嵌入式网格的裂缝性致密储层裂缝扩展模[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89-100. |
[7] |
张敬一1,马 兵2.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改造桩基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219-229. |
[8] |
周海孝1,2,高启栋1,2,王光耀1,2,王亚琼1,2,冷振东3,杨 庆1,2. 岩石钻孔爆破孔壁加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58-170. |
[9] |
郭延辉1,孔志军2. 高原冲湖积圆砾土本构模型参数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242-249. |
[10] |
张宜虎1,张立德2,赵 晓2,梁龙群3,刘 倩1,丁长栋1. 水封洞库防渗注浆工程量估算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42-50. |
[11] |
东 振1,2,3,陈艳鹏1,2,3,许 浩4,赵宇峰1,2,3,任 博5,陈 浩1,2,3,王 飞6.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腔围岩热变形破坏机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74-88. |
[12] |
杜兆萌,刘天翔,程 强. 基于阶梯式渐进破坏的开挖顺层斜坡失稳范围计算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71-182. |
[13] |
崔 凯1,2,李淑桓1,王东华1,马启鑫1,韦 鑫1. 电渗注浆加固土遗址片状剥离实验研究(Ⅱ):工艺优化与渗透模型构建[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230-241. |
[14] |
卢运虎1,2,张樱曦2,金 衍1,2,周 波2,3. 考虑钻井液封堵效应的破碎性地层井壁坍塌模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0-20. |
[15] |
黄大维,卢文剑,罗文俊,陈 凯,陈后宏. 盾构施工对上部地层受荷变形影响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51-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