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振宇主编. 岩石力学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
2 李夕兵,古德生. 岩石在不同加载波条件下能量耗散的理论探 讨[J]. 爆炸与冲击,1994,14(2):129~139
3 郭增建. 中国特大地震研究(一)[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4 韩文峰.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松动岩体工程地质研究[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 亨利奇J. 爆炸动力学及其应用[M]. 熊建国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 霍永基. 爆破地震波谱分析及其应用研究[A]. 见:科学研究论文集(16卷,抗震与爆破工程)[C].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1:182~191
7 杨 军. 岩石爆破理论模型及数值计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队编著. 一九二○年海原大地震[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80
9 廖振鹏. 波动理论基础知识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初步应用(续)[J]. 华南地震,1992,12(4):77~84
10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合编,岩石力学参数手册[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11 朱瑞赓.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岩石隧道的临界震动速度[A]. 见:土岩爆破文集(第二辑)[C].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285~291
12 陈
. 岩石物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 张有天. 岩石高边坡的变形与稳定[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M]. 1999
14 Persson P A. 岩石动力学[A]. 见:岩石力学进展与工程应用译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2:78~98
15 张继春. 岩体爆破的块度理论及其应用[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6 戴 俊. 岩石动力学特性与爆破理论[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17 张 奇. 工程爆破动力学分析及其应用[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6
18 张志呈. 爆破基础理论与设计施工技术[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19 Persson P A. 岩石爆破的基本机理[A]. 见:第二届国际岩石力学会议论文选集[C].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6:264~286
20 陈剑杰. 与地下核爆炸有关的若干岩石力学问题[A]. 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8~51
21 乔登江. 地下核爆炸现象学概论(上)[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2 Amos Nur. 多孔隙岩石中的波动传播[A]. 见:双相介质中波的传播[C].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5:1~44
23 廖振鹏. 近场波动的数值模拟力学进展[J]. 力学进展,1997,13(2):193~216
24 Levander A R. 近地表地震波散射[A]. 见:吴如山. 地震波的散射与衰减(上)[C].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155~172
25 祁生文. 边坡动力响应分析及其应用[博士学位论文] [D]. 北京:中国科学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