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是计算方法的源泉
石根华
(长江科学院非连续变形分析实验室 武汉 430010)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THE SOURCE OF NUMERICAL METHODS
Shi Genhua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10 China)
摘要 今天是非连续变形分析实验室成立的日子。在过去的七年中,美国、日本都希望成立这样的研究中心。现在我们这里是第一个。感谢长委与长科院领导的支持,感谢同行专家的帮助与关照,感谢实验室的同事们的辛勤劳动。中国与世界的经验表明,工程实践是计算方法的源泉。当今中国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空前的,有的工程甚至可能是绝后的。作为一个工程计算专业人员,我为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荣幸,为能参与这个伟大的实践而倍感自豪。中国的计算专家是优秀的。在1958年冯康先生参与北京火车站不均匀基础的计算,在60年代创立了“变分差分”方法,就是现在的有限元,与西方同步,而且有完整的收敛性证明。长委的有限元程序在国际上也是开发得比较早的。块体理论在这里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与几代人的发展,在世界上应是最先进的。中科院岩土所,清华、北大各大学的DDA也是国际先进的,在坐的张国新所长是国际上流形元的两位最优秀的研究者之一。关于科学与学府,我的老师Goodman说,块体理论的产生证明学校的重要。他的观点不能说完全不正确,至少是不完全正确。块体理论产生于长江上游的白龙江碧口工地。有限元的发明人克拉夫在作伯克利教授之前是在密西西比河边的水道试验站工作,他一直是坝体专家。在世的土力学权威米切尔与邓肯也出自这同一个地方。地力学专家德赛也是从我在那儿工作过的岩石组出去的。二维非线性有限元、三维有限元、离散元、DDA与流形法都是这同一个单位支持的。这个单位很像长科院与水科院,而有能力实现三峡工程的长委,必有能力发展下一代的工程计算。什么是研究的动力——一个美好的愿望。在碧口工地的十年,我希望能有一种不连续的计算方法,像是梦想,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作好这个方法,痛痛快快地回到工地用一下。在下意识上,我是在替自己作工具,没有工作,没有工资,没有职务,也没有职称,这些对我的打搅都是不太大。一个美好的愿望才产生了这些方法,现在希望年青人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国外,我们体会到中国学者的不同,中国学者善于交流。交流可以使双方的知识加倍,而竞争只是一种鼓励,合作才能达到目的。如果大家不合作,整个工程计算行业都可能落后,而且业主可能直接简单地采用经验和监测结果,弄不好大家会一起失去机会。交流与合作,将是我们的目标。如今,密西西比河畔的计算圣地已经人去楼空,而踞守长江的武汉将会成为国际工程计算界的新的希望。
[1]
. 2025-S1目录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0-0.
[2]
贾喜荣1,刘跃东2,3,4,刘 畅2,3,4,刘明银5,6,韩 丰7.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非线性Coulomb强度准则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9.
[3]
卢运虎1,2,张樱曦2,金 衍1,2,周 波2,3. 考虑钻井液封堵效应的破碎性地层井壁坍塌模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0-20.
[4]
杜帅群1,湛正刚1,李 杨2,郑雪玉1,朱焕春2,袁宇坤2. RS堆积体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21-30.
[5]
平 琦1,2,3,胡 薇2,3,孙施佳2,3,后健民2,3,钱 明2,3,刘子训2,3,孔德龙2,3,孙 栋2,3,陈瑞洋2,3. 弱酸液腐蚀下砂岩物理特性和冲击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31-41.
[6]
张宜虎1,张立德2,赵 晓2,梁龙群3,刘 倩1,丁长栋1. 水封洞库防渗注浆工程量估算方法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42-50.
[7]
黄大维,卢文剑,罗文俊,陈 凯,陈后宏. 盾构施工对上部地层受荷变形影响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51-60.
[8]
吴爽爽1,2,董俊利3. 基于变形演化特征呷爬滑坡预测预警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61-73.
[9]
东 振1,2,3,陈艳鹏1,2,3,许 浩4,赵宇峰1,2,3,任 博5,陈 浩1,2,3,王 飞6.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腔围岩热变形破坏机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74-88.
[10]
徐世乾1,郭建春1,YOUNIS Rami2,卢 聪1. 基于嵌入式网格的裂缝性致密储层裂缝扩展模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89-100.
[11]
刘大瑞1,范 刚1,林子钰1,李从江1,杨兴国1,2,周家文1,2. 冰岩崩碎屑流堵江及溃坝模型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01-112.
[12]
魏旭雅,陈 祥,邵铭浚,雷顺宇. 基于应变控制的单轴循环加卸载下花岗岩变形破坏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13-123.
[13]
李宜宣1,2,邓守春1,2,江 堃1,2,李海波1,2. 甲烷燃爆压裂对储层渗透性的改造效果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24-133.
[14]
崔哲森1,柴青平2,刘志龙3,王雪松4,袁增森1,徐振洋1,5,6. 爆堆块度分布对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影响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34-145.
[15]
王 强1,杨 郁1,宋 毅2,沈 骋2,赵金洲1,胡永全1,王玉丰1. 天然裂缝–断层带影响的页岩气拉链式压裂窜扰模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