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性岩石应力状态与声发射信号频率特征相关性研究
曾 鹏
(江西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Correlation on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acoustic emission with stress state of bump-prone rocks
ZENG Pe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岩爆、冲击地压的发生是由岩体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所处的应力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是岩爆、冲击地压等这系列冲击性动力灾害监测预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冲击性岩石在不同受力变形破坏过程中的AE特征,推断岩石内部的性质变化,反演岩石的破坏机制及破坏程度,可进一步为岩爆、冲击地压等冲击性动力灾害源的识别、预警提供重要的技术途径。采用不同频率的AE检测通道,对不同冲击性岩石在不同受力方式下的AE信号频率及基本参数特征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
(1) 通过对冲击性花岗岩进行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单轴加卸载、三轴加卸载试验,分析围压对岩石冲击危险性的影响,得到岩石损伤能量释放率与损伤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冲击性花岗岩具备发生冲击危险的最低轴向应力水平。
(2) 基于单轴加卸载扰动AE试验,研究了冲击性粉砂岩AE响应比值、弹性模量响应比值及变形响应比值随轴向相对应力水平变化规律,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可综合利用多种因素响应比值变化规律进行联合预判来提高岩体失稳破坏预测的准确性。
(3) 通过对冲击性花岗岩在不同围压下循环加卸载AE试验,得到岩石加卸载损伤破坏过程中高、低2种频率的AE通道中AE累计振铃计数、应力与时间的关系。基于此,研究AE不可逆性特征。同时,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逆变换对Kaiser点的AE信号进行消躁,并采用FFT分析消躁后信号的频谱特征,得到冲击性花岗岩发生主破裂前Kaiser点的主频特征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反演冲击性岩石的损伤破坏机制及破坏程度提供依据。
(4) 在冲击性花岗岩不同围压下循环加卸载AE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小波包频段分解法和G-P算法对Kaiser点信号及其相邻点的频段能量分布特征与AE能量关联维数进行研究,得到Kaiser点特征频段变化规律及Kaiser点AE关联维数均小于其相邻点的结论,为进一步揭示冲击性岩石的损伤破坏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5) 研究不同冲击倾向性岩石在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下的AE频率和基本参数特征,得到较强冲击性岩石、较弱冲击性岩石和非冲击性岩石在不同受力及变形破坏阶段的AE频率、优势频率、振铃计数、能量、撞击数等相关参数变化特征及规律,进一步为岩爆、冲击地压等冲击性动力灾害源的AE技术识别、预警提供基础依据。
(6) 建立了基于AE信号频段与岩石力学参数间关系的多频段AE信号频率识别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冲击性花岗岩在单轴和三轴压缩下频率分布特征,得到冲击性花岗岩在单轴和三轴压缩下破坏失稳及临界破坏状态的频率组合识别模式。
关键词 :
岩石力学 ,
冲击倾向性 ,
岩石声发射 ,
频率 ,
应力状态 ,
多频段
[1]
贾喜荣1,刘跃东2,3,4,刘 畅2,3,4,刘明银5,6,韩 丰7.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非线性Coulomb强度准则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9.
[2]
东 振1,2,3,陈艳鹏1,2,3,许 浩4,赵宇峰1,2,3,任 博5,陈 浩1,2,3,王 飞6.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腔围岩热变形破坏机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74-88.
[3]
徐世乾1,郭建春1,YOUNIS Rami2,卢 聪1. 基于嵌入式网格的裂缝性致密储层裂缝扩展模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89-100.
[4]
魏旭雅,陈 祥,邵铭浚,雷顺宇. 基于应变控制的单轴循环加卸载下花岗岩变形破坏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13-123.
[5]
王 强1,杨 郁1,宋 毅2,沈 骋2,赵金洲1,胡永全1,王玉丰1. 天然裂缝–断层带影响的页岩气拉链式压裂窜扰模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46-157.
[6]
周海孝1,2,高启栋1,2,王光耀1,2,王亚琼1,2,冷振东3,杨 庆1,2. 岩石钻孔爆破孔壁加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S1): 158-170.
[7]
赵兵朝1,2,万 欣1,王 伟1,2,郭亚欣1,贺圣林1. 间接拉伸作用下煤样声发射多重分形的层理效应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277-2291.
[8]
董家兴1,刘梦飞1,米 健2,王益仙3,金克盛1,代佩玄1,柳晓宁2,赵毅然2,齐永立4. 砂化白云岩隧洞围岩结构面几何参数精准表征及工程地质特性评价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292-2304.
[9]
王晓琪1,2,齐消寒1,2,马 恒1,2,高 科1,2,董建军1,2. 基于图像测量的三轴流–固耦合试验平台的应用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360-2378.
[10]
周 俊1,2,赵光明2,3,孟祥瑞2,孙金山1,于美鲁3,汪聪聪3,燕 磐3. 高径比差异条件下花岗岩和砂岩动态特性及破裂形态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379-2390.
[11]
李明昊1,2,李 皋1,2,冯佳歆1,2,上官自然1,2,杨 旭1,2,李红涛1,2,袁晨旭3. 四川盆地灯影组藻凝块白云岩升尺度岩石力学参数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420-2431.
[12]
吴俊杰1,袁瑞甫1,2,董 卓1,司英涛1. 轴向双裂隙对岩石钻孔内部承载性能和断裂特性影响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486-2499.
[13]
张 帆1,2,张一鸣1,2,李 满1,2,胡大伟3. 高温–水冷处理花岗岩循环加卸载抗拉特性及破裂机制试验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249-2261.
[14]
刘力源1,2,罗胜文1,3,王 涛1,3,骆奕帆4,姜乃生5. 超高温下花岗岩微观结构与能量演化特征的多尺度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305-2320.
[15]
周晨星1,2,胡 冉1,2,陈益峰1,2,周创兵1,2,3. 基于岩石微流控芯片的渗流–溶蚀可视化实验与溶蚀速率表征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5, 44(9): 2321-2333.